Monday, May 24, 2010

住家小吃林立:方便?不满?(精彩内容)

我们有话说 ■曾秉钧

沙登住家小吃店是个热门议题。从反面看,有人担心卫生,有人害怕火患,有人投诉污染,有人不满堵车。

从正面看,小吃店带旺了沙登新村,也刺激了地方社会经济,更使沙登新村赢得美食村之誉。套一句受访者的话:“如果没有了这些小吃店,沙登新村还有什么特色?”

小吃店应该还会继续存在。关键是,一方面市议会要管制和监督,一方面小吃店也要反省和自律。唯有如此,才能达到双赢。


余煌友(侨民体育会总务)

“当初,住家小吃店的冒起,是因为一些家庭主妇为了帮补家用。此后,小吃店越开越多,几乎每隔一条路,就有一间小吃店。”

“家庭小吃的冒起,带旺了沙登新村,使沙登新村成为知名美食村,促进了沙登新村的社会经济。”

“过去不曾听闻,这些小吃店发生任何卫生问题。虽说无法避免,造成一些交通阻塞,但可通过执法加以改善。”

邓今明(小吃店经营者)

“我在沙登新村租用住家,经营小吃店已有7年之久。在沙登,这是司空见惯的事,村民从来不以为怪。”

“当然,我希望能够长久经营,因为租金便宜,同时地方够大。与此同时,我们的门牌税、水电费,全都依据商业标准收费。”

“全村至少有上百间住家小吃店。我想,这就是所谓的沙登特色,如果没有了这些小吃店,沙登新村还有什么特色?”

李美芬(茶餐室店主)

“住家与商店性质本就不同。住家是用来居住的,商店是用来做生意的,而且法律规定住家不能用来开店。”

“不过,在住家开小吃店,是沙登新村的特殊风情,许多家庭都是靠此谋生,也对沙登的社会经济做出了贡献。”

“因此,我认为当局不宜赶尽杀绝,而是对他们作出妥当安置。比如,把他们安顿到特设的美食村或美食区里。”

杨崇文(漫画店店主)

“住家小吃店,虽是沙登新村特色,但理应受到适当的管制,以免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,最后发展到一发不可收拾。”

“最明显就是造成堵车,打水泵路情况超恶劣,全因小吃店过于集中,以及食客胡乱停车引起,当局是时候正视这个问题了。”

“但我不赞成对小吃店采取禁制行动,而是实施适当的管制和监督,毕竟这将影响许多家庭的生计。”

叶冯胜(技术工人)

“住家小吃越开越多,引发两个社会问题。一为家居安全,因为不少小吃店是木板屋,这个潜藏危机不可忽视。”

“二为交通阻塞,食客胡乱停车,包括在路口旁停车,引起堵车和交通混乱问题,打水泵路就是一个最坏示范。”

“我觉得,应该采取必需措施,包括探讨重新安顿,同时把繁忙道路改单行道,以及加宽沙登新村的道路。”

廖木构(沙登新村老村民)

“其实,所谓住家小吃店,早在1960年代已经存在,而自金融风暴以后越开越多,现在估计约有百多间住家小吃店。”

“我不赞成任何激烈的整顿行动。因为,许多人开小吃店,也是因生活所逼,而且小吃店也带旺了沙登新村。”

“但我希望小吃店自律。一要注意防火与安全,二要确保食物的卫生,三避免造成交通阻塞,四勿制造噪音和污染。”

黄日生(沙登新村老村民)

“住家小吃店早该进行整顿了,以免变成另一颗计时炸弹。以前曾有人提出要整顿,直到今天还是悬而未决。”

“据我所知,这些住家多是出租的,而屋主多已搬出沙登新村,学校路两旁的小吃店就是典型例子。”

“有些小吃店必须马上取缔,例如第8区的一家嘛嘛档,甚至从住家摆到路边,不但影响交通往来,也会随时飞来横祸。”

戴明亮(沙登新村老村民)

“根据我的估计,沙登至少有两百多间住家小吃店。有的被投诉而无奈搬迁,但数目还是不断在增长。”

“这个问题,剪不断,理还乱。既要遵行法理,又要顾及人情,一点也不好办。可是,不好办,也得办。一旦有了决策,就得一视同仁。”

“当局可从多方面下手,先把造成堵车的小吃店搬迁,然后把主要道路改成单行道,同时取缔胡乱停车的车主等。”

林成仔(沙登新村老村民)

“小吃店林立,说明村民对吃的需求,最大好处是带来方便,因为到处都有得吃,随时都可找到吃,而且走路可到,价位又很合理。”

“沙登美食村的美誉,住家小吃功不可没。想想看,如果把小吃店全部赶走,沙登新村会不会变成一个死城?”

“最重要是,小吃店养活许多家庭。既然,住家小吃店一路走来,都没有发生什么大问题,就让它顺其自然发展下去吧!”

周玉华(沙登老村民)

“住家本来就不该用来开店,今天却有上百间住家小吃店,我不明白何以过去几十年来,市议会都没有防微杜渐?”

“因为小吃店的存在,许多社会问题为之衍生,包括安全、卫生、交通、污染等,左邻右舍碍于情面,大多数敢怒不敢言。”

“以前没有处理,现在才来处理,可能为时已晚。不过,作为长久之计,还是尽快寻求对策方为上着。”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