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May 24, 2010

第一次文艺复兴,人民党传播种子(精彩内容)

老乡亲说古 ■曾秉钧

# 沙登人民党演绎的《转动舞》。右2为黄海秋太太练小凤。

1960和1970年代,沙登经历了两次文艺复兴,在文化沙漠开出一片绿洲。

这一切都与一个名字有关:沙登人民党。

人民党开创沙登的第一次文艺复兴。此后,接过火把的沙登新村学校校友会,其文艺之风始终带有浓郁的人民党影子。

1959年创立的沙登人民党,留给沙登人两个火红的记忆:火红的政治、火红的文艺。

在政治上,人民党强势主导了沙登的地方政治;在文艺上,人民党也带头开创了沙登的文艺活动。

可以这么说,1960年代沙登人民党的全盛时期,同时也是沙登文艺活动的全盛时期。

# 1957年前后,黄海秋指导沙登青年跳新疆舞。

沙登人民党支部前主席黄海秋指出,这一切得从1957年成立的社阵说起。

当时,社阵的一大特色,就是人民党、劳工党,旗下支部都设有文化组。不仅如此,社阵还制定了一个文化方针:“铲除腐化落后的黄色文化,发扬健康进步的文娱艺术。”

同在1957年,人民党开始活动,其中一个重要党务,就是在沙登推广健康文艺。

吉隆坡社阵派出一位导师陈保容,前来沙登教导文艺歌曲和民族舞蹈。

1959年,沙登人民党支部成立,也按照模式成立文化组,下面再设歌咏队和舞蹈队。

沙登第一波文艺复兴,自此便正式掀开序幕。

随后,社阵又调派陈彬影、黄练梅、谢志刚、戴金仁来当文艺导师。这几位文艺导师当中,只有戴金仁是沙登人。

72岁的黄海秋披露:“当年我们所学的歌舞,主要是在党庆和传统节日,比如劳动节、妇女节和春节时表演。”

忆起那段峥嵘岁月,黄老精神抖擞起来:“每次演出,数十个党员倾巢而出,尤其女党员更是能歌善舞。”

“那时,人民党的文艺表演非常火红。每次演出,党所都挤个水泄不通,氛围比群众大会还要火热。”

1960年代,沙登人民党党所,便是今天沙登大街的RHB兴业银行。

“除此以外,我们也应邀到邻近地区演出,如蕉赖、士毛月、增江和沙叻秀。”

# 黄海秋:沙登1960年代最流行是《竹竿舞》。

根据黄老,当年最流行是《竹竿舞》,而经常演绎的歌舞有大类:

1.党歌:《社阵之歌》、《社阵的旗帜在飘扬》、《马来亚社会主义青年之歌》等。

2.爱国歌曲:《马来亚国歌》、《美丽的马来亚》、《马来亚颂》、《我们爱马来亚等》、《团结之歌》、《马来亚独立》、《我们的祖国》、《歌唱马来亚》等。

3.劳动歌曲:《工人歌》、《胶林我们的母亲》、《割胶姑娘忙呀忙》、《马来亚农作舞曲》等。

4.反黄歌曲:《反黄进行曲》、《黄色文化我们要消灭它》等。

5.抗战歌曲:《毕业歌》、《卖报歌》、《团结就是力量》等。

6.民族舞:越南《竹竿舞》;中国《荷花舞》、《春之舞》、《筷子舞》;印度《打渔舞》、《卡巴舞》;巴基斯坦《钱鼓舞》;马来西亚《丁加奴渔民舞》、《马来农作舞》、《快乐的理发师》等。

黄老披露,1964年大选后,社阵气势如虹。而后,这些歌曲多被列为禁歌。

在那个风风火火的年代,沙登人民党还办了壁报、读书会,不时举办政治与文化讨论会,在地方上带来很大的思想激荡。

然而,政局风云骤变。1966年社阵解散,1967年人民党沙登州议员,曾国干在内安令下被扣留,复又在1968年辞去州议员。

经此巨变,沙登人民党名存实亡。

沙登第一次文艺复兴,自此从灿烂归于平淡。人民党从兴到衰前后10年,沙登文艺复兴也维持了10年。

直至沙登新村学校校友会成立,沙登才迎来第2次的文艺复兴。下期,会有详细报道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